乡村产业与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影响机理与实证分析Rural Industries and Mutual-Support Eldercare Among the Rural Elderly:Mechanism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戴枫,吕笠瞻
摘要(Abstract):
乡村振兴助力农民福利提升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当前,中国的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养老资源尚需扩充,推广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是迫切之需。基于2022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发现:乡村产业是增强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有助于提升乡村治理满意度、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以及虹吸农村养老资源,进而促使农村老年人更愿意选择互助养老。进一步研究发现,离退休金或养老金作为经济资源层面的外部支撑,提高其水平有助于增强乡村产业对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的促进作用,且为了避免该作用被削弱,同时需为农村老年人构建适宜的社交生态。从主体融入的视角看,农村老年人的经济金融素养与文化素养亦可促使该作用更大程度地发挥,且该作用在拥有积极情绪的老年群体中表现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为增强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意愿提供了来自村庄发展内生动力培育的新思路,同时也有助于厘清乡村产业在缓解农村资源约束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KeyWords): 乡村产业;乡村治理;互助养老;致富带头人;养老资源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2BJL12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4&ZD055)
作者(Author): 戴枫,吕笠瞻
DOI: 10.20209/j.gcxb.441711.20250731.00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韩润霖,韩晓静,张立龙,等.中国农村失能老年人口的规模、结构与发展趋势——基于CLHLS数据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研究[J].人口研究,2023(2):63-77. [2]李建伟,吉文桥,钱诚.我国人口深度老龄化与老年照护服务需求发展趋势[J].改革,2022(2):1-21. [3]王辉,张素美.农村养老服务政策的多层次嵌套组合研究[J].改革,2024(7):143-155. [4]钟粤俊,奚锡灿,陆铭.城市间要素配置:空间一般均衡下的结构与增长[J].经济研究,2024(2):59-77. [5]康姣姣,吴方卫.中国农村劳动力稳态流动对乡村老龄化的影响——基于2009—2021年千村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24(2):78-92. [6]高和荣,张爱敏.中国传统民间互助养老形式及其时代价值——基于闽南地区的调查[J].山东社会科学,2014(4):42-46. [7]刘妮娜.中国农村互助型社会养老的类型与运行机制探析[J].人口研究,2019(2):100-112. [8]王辉.农村互助养老长效机制:理论建构与实现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23(2):65-75. [9]崔树义,田杨,朱珑.积极老龄化视阈下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探索[J].东岳论丛,2023(1):81-89,192. [10]李歆,刘晓梅,栾晓燕.农村养老资源整合的内在逻辑与路径优化[J].农业经济问题,2023(11):76-89. [11]严红.农村内生式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逻辑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24(3):103-115. [12]陈义媛.农村社区互助养老的组织基础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68-78. [13]郑沃林.中国农村互助养老的“契约”实质——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探讨[J].人口与经济,2022(5):1-15. [14]朱震宇.农村互助养老社区组织化的实践逻辑——基于全国农村互助养老案例的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3(3):175-182. [15]HOMANS,GEORGE C. Social behavior as exchange[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58,63(6):597-606. [16]陈锡文.当前推进乡村振兴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24(1):4-8. [17]徐洁,李树茁,吴正,等.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脆弱性评估——基于安徽农村地区的实证研究[J].人口研究,2019(1):91-101. [18]刘晓梅,刘冰冰.社会交换理论下农村互助养老内在行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21(9):80-89. [19]GILBERT NEIL,PAUL TERRELL. Social welfare policy:an introduction[M]. London:Pearson Education,2003. [20]COLEMAN J S.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M].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 [21]王轶,刘蕾.从“效率”到“公平”:乡村产业振兴与农民共同富裕[J].中国农村观察,2023(2):144-164. [22]MASLOW A H.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J]. Psychological Review,1943(4):370-396. [23]魏蒙,杜鹏.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互助养老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展望[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112-118. [24]袁明宝,吴欢欢,刘芳.半市场化社区互助养老:农村老年人照料中的集体统筹与实践定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61-72. [25]高道明,赵一夫,潘彪.我国乡村治理水平评价及影响机制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24(3):94-113. [26]李娟.中国特色的农村自发互助养老模式的村级补持探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1):91-96. [27]李翌萱,蒋美华.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支持体系的多元整合与优化——基于关中农村9所互助院的调研[J].中州学刊,2020(6):83-87. [28]唐红涛,谢婷.数字经济视角下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效衔接的机理与效应研究[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2(4):30-43. [29]王成军,张旭,李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化运营可以壮大集体经济吗——基于浙江省的实证检验[J].中国农村经济,2024(8):68-87. [30]张波.中国谁来养老?——基于中国人养老责任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99-109. [31]ROSTOW W W. 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a non-communist manifesto[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0. [32]洪银兴.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24(10):4-10. [33]LV L,DAI F. How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talents influence county-level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a knowledge-empowerment perspective[J]. Agriculture,2025,15(14):1500. [34]石伟.农村互助养老的多层供给及其实践检视[J].现代经济探讨,2023(7):123-132. [35]陈秋霖,王博,符刚.村庄治理质量对农民生活感受满意度的影响——基于收入与职业分化视角的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99-108. [36]谭海波,王中正.积分制何以重塑农村集体经济——基于湖南省油溪桥村的案例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23(8):84-101. [37]江艇.因果推断经验研究中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2022(5):100-120. [38]AI C,NORTON E C. Interaction terms in logit and probit models[J]. Economics Letters,2003,80(1):123-129. [39]胡金焱,张博.社会网络、民间融资与家庭创业——基于中国城乡差异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4(10):148-163. [40]毛慧,付咏,彭澎,等.风险厌恶与农户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用行为——基于新疆植棉农户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22(1):126-145.
- (1)数据来源于《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数据来源于2011、2023年的《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1)离退休金的资金筹集主要依靠财政拨款,通常不与个人缴费贡献直接挂钩,主要面向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资金筹集包含统筹基金、个人账户基金两个渠道,与个人缴费总量等因素存在关联,主要面向企业职工等。两者的生成逻辑虽然有一定差异,但是在作为外部支撑方面发挥了同一方向的功能。